津云新闻讯:6月5日,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召开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媒体对接会。会上,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党委书记、市结对帮扶办主任沈欣详细介绍了天津市该项工作的特色亮点,以及取得的经验成果。
“天津没有国家层面上的贫困村、贫困户。因此我们采取倒排方式确定了困难村,围绕‘三美四全五均等’的帮扶目标,以帮助村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主线,实行全方位帮扶、整村推进。2013年、2017年两轮帮扶工作,共帮扶困难村1541个,占全市3538个村总数的43.5%。帮扶范围之大、覆盖面之广,不论是从全国还是我市来看,都是前所未有的。”沈欣说。
天津立下的“三美四全五均等”帮扶目标,即通过结对帮扶,实现村庄、环境、乡风“三美”,产业带动、转移就业、水电供应、户厕改造“四个全覆盖”,教育、医疗、住房、社保、便民服务“五个城乡均等化”。沈欣表示,这一目标更侧重于综合考量困难村是否全面发展、科学发展,体现的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从2017年开始,本市综合多种因素,在全市农村倒排确定1000个相对困难村,并将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为零的41个经济薄弱村一并纳入帮扶,开展为期3年的新一轮结对帮扶1041个困难村工作。全市789家单位抽调选派2095名优秀干部组建688个驻村工作组,驻村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干部们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此外,天津还拿出了50多亿元的“真金白银”,用于困难村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补。
据悉,这笔盘活困难村生计的“救命钱”采取区域统筹,一村一策的方式进行分配。“比如蓟州区出头岭镇将7个村的帮扶资金统筹使用,建冷库、搞加工,使当地的白灵菇产业形成从种植到加工销售的产业集群,已形成6000多亩连片种植的基地。”沈欣介绍,目前,在帮扶工作中,本市积极探索创新了“村级合作经营、产业基地运营、龙头企业入股、农业企业带动、固定资产租赁、乡村旅游开发、社会服务收益、‘互联网+’销售”等八大产业帮扶带动模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成为困难村和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新钱袋”。
对于困难村的帮扶,天津始终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到2020年,全国小康社会农民人均收入指标为1.2万元,而天津市这项指标要达到2.6万元,高于国家标准2倍以上;到2022年,全国要基本消灭零收入的集体经济空壳村,而天津的目标是:困难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20万元。
“在结对帮扶工作中,我们探索总结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精准到村到户到人是核心,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是保障,产业兴村富民是重点,扶志扶智相结合是基础,从严从实的过硬举措是关键等有效经验做法。”沈欣表示,目前,新一轮结对帮扶困难村工作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冲刺收官和考核验收阶段。接下来,本市将从狠抓重点任务落地、加强资金监管等方面,继续做好帮扶收尾工作,切实让本市农村真正强起来、农民真正富起来,实现全面高质量小康社会不落一村一户一人,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津云新闻记者 段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