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农委印发2012年天津市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的通知
有农业的区县人民政府,市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中央和市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我委制定了《天津市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附件:2012年天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五日
附件
2012年天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
2012年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中央和市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目标,坚持一手抓执法监管、一手抓标准化生产,着力深化治理整顿,夯实工作基础,健全制度机制,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做出新贡献。
一、深入开展治理整顿,巩固专项整治成果
(一)继续强化种植业产品整治。以蔬菜高毒农药问题为重点,强化农药监督管理,严查、严打在蔬菜用药中非法添加高毒农药行为。加强农药使用管理和技术指导,严防超范围使用农药,落实安全间隔期、生产记录制度,大力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
(二)坚持不懈抓好畜产品整治。继续以“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为重点,会同各相关部门,分兵把守,各个击破,实施全链条查禁和监管。加强抗生素和饲料安全问题隐患排查整治,强化兽药安全性和耐药性评价,加大兽药和饲料生产使用环节监管力度,认真落实养殖档案记录和休药期制度。
(三)进一步深化水产品整治。以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等禁用药物为重点,加强大菱鲆、牙鲆、乌鳢等超标问题比较突出的鱼类和饵料鱼的安全监管,强化用药执法检查,认真清缴禁用药物,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建立严格的产地检查和准出制度。加快改进养殖技术,调整养殖密度,完善渔用药物饲料使用监督管理规范,探索鱼病统防统治。
(四)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以春耕、“三夏”、秋冬种时期为重点,集中力量开展专项行动,坚决杜绝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坑农害农。今年要结合贯彻国务院种业文件和新的饲料条例,加大种子市场和饲料市场的监管。深入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畅通农资经营主渠道,让农民买的放心、用得安心。
二、扎实推进“放心菜基地”工程建设,提升蔬菜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五)明确目标任务。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我市将利用4年时间,以现有蔬菜示范小区和蔬菜标准园为基础,建设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化、监管信息化的“放心菜基地”40万亩,今年要完成10万亩。“放心菜基地”要严格落实“三品一标”生产技术规范,提高产地检测、信息可追溯和统防统治等质量控制装备水平,基本实现我市地产蔬菜的优质化生产和安全准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蔬菜的放心消费。
(六)提高建设水平。开展“放心菜基地”建设,一是要推进规模化种植,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二是要推进标准化生产,鼓励绿色农药、肥料的使用和推广,开展生物病虫害的统防统治,推行蔬菜优良品种、水肥一体化等农业生产和物理应用新技术。三是推进制度化管理,基地所在的政府部门要与企业或生产者签订安全责任书,定期进行质量安全检测,四是推进信息化监管,检测信息全部纳入电子信息化管理,鼓励基地产品贴标上市,便于质量信息的可追溯。
(七)强化条件保障。市农委成立“放心菜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市种植业管理办公室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和建设标准,将“放心菜基地”建设工程纳入设施农业提升工程的政策统筹,各区县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明确专门、专班负责,认真部署,积极行动,确保责任落实到位,执法管理到位,条件保障到位,圆满完成建设任务。
三、加大对农产品监督检测力度,强化执法监管
(八)明确任务要求。按照“市、区(县)分级负责”、“快速检测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原则,深入开展农产品监督检测活动,对养殖产品监督抽检和企业自检的比例要不低于辖区生产基地规模的5-10%,对“放心菜基地”农产品要实现批批检测,对获得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标志使用权的农产品基地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示范单位、天津市金农奖获奖单位的生产基地农产品监督抽检实现全覆盖。
(九)严格执法监管和查处。市级在保障重大节日监督检测的基础上将加密抽检频次和数量,对农产品农(兽)药残留、瘦肉精等违禁物质检测以及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检测数量将高于上年。同时,依法加大对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等流通领域农产品、农业投入品的监督抽检力度,并与工商、质监等部门实施“检打联动”,并依法查处不合格产品,及时消除风险隐患。
四、持续推进农业标准化,强化各项生产管理措施
(十)加快标准制修订。继续制定一批执法急需的质量安全标准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同时,要着力将相关标准集成转化为符合当地生产实际的简明操作手册、生产日历、挂图、明白纸等,让农民看得懂、真管用。
(十一)大力推进标准实施示范。充分发挥“三品一标”品牌优势,以企业、合作社和规模基地为实施载体,因地制宜创建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示范乡(镇)、示范场(社),不断扩大蔬菜标准园、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的比例和规模。要以设施农业提升工程和质量追溯为载体,探索建立贯通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全过程控制的产地准出制度,总结成功技术模式,园区产品要基本实现生产受控、入市快速、销售顺畅、质量可追溯。开展2012年度金农奖评选活动,培育农产品质量品牌,推动优质农产品规模化发展。
(十二)强化技术服务。加强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推动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大力推广高效低毒药物和生物、物理防治技术,从源头上减少农兽药使用。
五、加强应急机制建设,切实做好突发问题的科学处置
(十三)强化舆情监测。加强信息报送和信息沟通,并随时关注报刊、电台、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反应,确保问题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十四)建立快速反应和科学处置的应急机制。细化和完善应急预案,应急处置措施细化到各个单位、各个岗位。一旦发现问题,要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第一时间上报情况、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努力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降低负面影响。
(十五)加强风险评估和隐患的摸底排查。认真摸清危害因子的品种、范围和危害程度,对安全风险隐患实施全天候、定点动态跟踪监测,及时有效提出科学的防范措施和办法,及时指导生产和引导消费。
六、加快监管体系建设,切实提高监管力和技术支撑力
(十六)完善农产品质检体系。要积极利用国家实施农业质检体系二期规划的有利时机,积极协调发改等部门的政策支持,加快区县质检站的改造提升步伐。要落实检测人员培训上岗制度,尽快将质检机构运行费用纳入财政预算,提高区域性检测和确证能力。
(十七)强化监管网络建设。健全贯通市、区县和乡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立上下联动的监管网络。要按照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做出的部署,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纳入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强与编制、发改、财政等部门协调,确保今年底前所有农业乡镇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改革挂牌任务,真正实现“职能、人员、经费、手段、服务”五到位。
(十八)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自身建设。要抓紧对监管、检测、认证队伍实行全员培训,突出抓能力、抓落实、抓作风、抓效能,尽快构建起一支“懂政策、懂法律、懂技术、懂管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不断提升整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的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