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农委印发关于放心菜
基地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有农业的区县人民政府,市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确保我市地产蔬菜的质量安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菜”,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开展放心食品系列工程建设的总体部署,市农委制定了《天津市放心菜基地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附件:天津市放心菜基地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一日
附件
天津市放心菜基地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确保我市地产蔬菜的质量安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天津市“放心菜基地”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契机,以全面提高地产蔬菜质量安全为核心,以强化地产蔬菜的规模化、标准化、制度化、质量监管信息化为主要内容,深化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建设,强化政策支持,注重体制和机制创新,实现我市地产蔬菜的优质化生产和安全准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蔬菜的放心消费。
二、建设目标
从2012年到2015年,通过4年的不懈努力,建设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化、监管信息化的“放心菜基地”40万亩(2012年建设10万亩)。
三、建设内容
全面推进“放心菜基地”建设,必须严格建设标准,“放心菜基地”的核心示范区全部达到“五个一”。即:一个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一个标识,一套检测及追溯设备,一名监管员,一套规章制度。具体内容是:
(一)推进规模化种植。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条件标准的要求,选择集中连片的设施化蔬菜基地开展建设,推动规模化种植,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每个基地面积1000亩以上(可分年度实施),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二)推进标准化生产。一是建立生产技术规程标准体系,基地内种植蔬菜全部实现依标生产,实行田间档案记录。二是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能力建设,基地统一配备病害防治机械,推行统防统治,鼓励绿色农药、肥料的使用和推广。三是结合设施农业提升工程的实施,推行蔬菜优良品种、集约化育苗、防虫网、粘虫板、杀虫灯、遮阳网等病虫害防治物化技术。
(三)推进制度化管理。
1.质量安全监管员制度。每个基地配备1名质量安全监管员,负责填写基地产品质量安全档案和监管日志、随时排查隐患、产品检测及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和数据录入。
2.凭证上市制度。依据基地投入品监管证明和产品检测证明,基地产品可加贴“天津市放心菜基地准出”防伪标识,鼓励产品贴标上市。通过加贴印有追溯条码的产地准出标签,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短信、上网等方式查询相关信息,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提升品牌的公信力。
3.产品检测制度。基地集中配备检测仪器及配套设备,对区内蔬菜进行定期检测和上市前检测,同时市级和区县级检测机构对基地产品进行不定期抽检。
4.安全责任制度。基地或企业与生产者签订安全责任书,生产者保证严格依标生产,坚持田间档案记录,不使用任何有毒、有害农用投入品;基地或企业保证将执行标准(行标、地标)编印成册发到生产者手中,组织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培训。
5.农资连锁经营配送制度。基地生产投入品供应纳入植保部门统一设立的农资连锁配送体系,实行统一进货渠道、统一销售,统一开药方,统一配送,统一使用方法,杜绝伪劣农资流入生产区域。
(四)推进信息化监管。
1.建设市-区县-乡镇-基地四级放心菜基地管理平台,各级监管平台实现联网互通管理,将各“放心菜基地”的基础条件、环境控制、种植种类、品种及肥水、植保管理、采收、初加工等生产流程及农业投入品购销信息、产品检测信息全部纳入电子信息化录入管理,并及时更新上传数据,实现全市联网,有效完善主管部门对企业和基地合作组织的监管,从根源上切实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2.开展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充实和完善“放心菜”基地的检测室建设,开展检测人员培训上岗管理,并通过网络上传实现监管部门对检测情况的实时跟踪。
3.开展信息可追溯系统建设,扩充和完善质量信息网络追溯功能,为基地统一配备二维码质量信息现场扫描读取设备,实现统一信息追溯。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市农委成立“放心菜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统一安排部署有关重大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农委种植业管理办公室。有农业区县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明确专门、专班负责,在具体的规划部署、资金投入、机构人员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做到“放心菜基地”建设有目标、有制度、有规范,突出绩效考核,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强化政策扶持。市级将“放心菜基地”建设纳入设施农业提升工程扶持范围,重点对“放心菜基地”质量检测站等硬件设施建设、监管信息平台搭建、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建设、标准制定及技术培训、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方面给予补助。各区县也要增加相应投入,用于扶持“放心菜”工程项目建设。
(三)强化机制管理。一是充实和完善基层质量安全监管人员和基础条件,明确专人专项的“放心菜基地”建设负责制,同时,进一步落实对建设基地的定期巡查和监管制度。市级监管机构实现季度巡查,基层监管机构实现月巡查。二是加强对“放心菜基地”的日常质量考核,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对考评不过关或3次检出不合格产品的,及时给予淘汰。
(四)强化技术支撑。强化蔬菜标准化生产专门技术人才、专家队伍培养,健全蔬菜质量安全管理人才队伍。依托农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建立健全蔬菜质量安全科研、培训体系和风险评估队伍。大力开展蔬菜产地环境、过程控制、药物残留、检测技术、农业机械、风险评估、危害评价等科学研究和业务培训工作。加大蔬菜生产物理技术、可追溯技术、高效低毒农业投入品研发和推广力度。广泛开展生产引导、消费指导和咨询服务,为“放心菜基地”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五)强化检测体系建设。在现有检测机构设置和现有仪器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区县检测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加强乡镇检测机构的建设,为基地配备快速检测仪器设备,培训检测人员,形成市级检测中心——区县检测中心——乡镇——基层(基地、企业)监测点四级网格式检测体系,基地产品上市前基本实现逐批次检测,检测数据实现全市联网。
(六)强化农资连锁配送体系建设。重点围绕农资连锁综合店建设和连锁店服务内容延伸两个方面进行建设,以农资连锁店为纽带,建立专业化防治队伍,提供专业化防治服务,为我市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七)强化营销体系建设。一是加强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其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二是积极推广“市场+基地+农户”、“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蔬菜直销车等直供模式,减少中间环节,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三是扩大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专销点数量。
(八)强化监管体系建设。一是加强蔬菜生产产地环境管理、投入品质量安全管理、生产规范和生产记录管理,以及储运包装、质量安全监管员、产品监测等全程监管制度的落实。二是加大执法打击查处力度,全方位加强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监管,形成高压态势,加强对“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蔬菜标识管理,打击伪造、冒用、超范围使用标识等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建设全程监管信息服务平台,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模式,完善农产品生产档案登记制度,建成网络化信息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四是进一步健全监管机构和队伍,基本形成产前、产中、产后全程依法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