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升级浏览器版本到最新版本!
X
当前位置:政务公开  >  通知公告
2025年春季哺乳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来源: 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2-25 08:35

春季是生猪繁育旺季,但是该季节气候多变、冷暖交替、昼夜温差大,易对哺乳仔猪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为提高猪场经济效益,保障我市生猪生产有序进行,我们编制了《2025年春季哺乳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供我市畜牧技术人员和广大养殖场(户)参考。

一、做好产前消毒,确保环境卫生

春季是病毒、细菌传播的高发期,消毒可以降低、消除猪舍内外病原微生物的传播。仔猪出生前,要做好产房全面的清洗、消毒工作。怀孕母猪分娩前后,应对母猪的乳房、乳头及外阴部进行擦洗、消毒。仔猪断脐、断牙、断尾后,需在其肚脐伤口、乳牙、尾根处涂抹碘伏溶液,并及时清理口鼻和身上的粘液。饲养员应每日观察仔猪是否出现感染情况,并做好自身和衣物的消毒。同时,要及时清理舍内粪便,适时通风,以维持良好的空气质量。

二、做好防寒保暖,提供舒适环境

春季昼夜温差较大,要做好产房的防寒保暖工作,为母猪和仔猪营造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仔猪刚出生的前3 d,适宜的温度范围为32℃~35℃,出生后4~7 d,适宜的温度范围为30℃~32℃,出生后8~14 d,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5℃~28℃,猪场要根据仔猪不同阶段,调节温湿度,并注意夜间保暖。规模猪场可以通过安装保温灯、搭配电热板、调节空气流动等方式控制温度,也可在仔猪保温箱中铺设软草、木屑等进行保温。需要注意的是,铺设垫草保温时应引导仔猪定点排便排尿,避免将垫草污染。

三、做好免疫接种,提高仔猪抵抗力

春季是疾病多发季节,哺乳仔猪自身免疫力低下,要结合猪场制定的免疫计划,科学做好疫苗接种,预防疾病的发生。仔猪流行性腹泻是冬末春初时节最常见的疾病,为有效预防该病的传播,可在母猪分娩前30天、7天分别进行1次疫苗接种,使仔猪获得被动免疫,提高猪群抗病水平。免疫接种工作要求与断奶、转群、更换饲料等可能产生应激反应的措施分开实施,以免加大应激反应。同时,疫苗免疫应与其他预防措施结合使用,以达到最佳防护效果。

四、做好营养供给,确保尽早开食

哺乳仔猪消化能力不强,应该注意营养搭配,提高饲喂质量,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计划。母猪分娩后,需要人工帮助仔猪固定乳头,避免仔猪之间争抢导致弱小猪吃不到母乳的现象。可结合仔猪的体况分配乳头,以提高同窝仔猪生长的整齐度,并确保在1 小时内仔猪吃到足够的母乳,提高抵抗力。由于母乳中微量元素含量较低,必须通过人工补充,以免出现仔猪贫血、肝坏死、下痢等情况。同时,要保持饲料的新鲜、干燥和饮水卫生。

五、做好仔猪防压,强化科学管理

仔猪出生后,要确保其正常的采食、睡眠和运动,避免因密切接触而出现猪群挤压、踩踏以及疫病高发、快速传播等情况。一是要加强对母猪的产后护理,密切观察产床情况,出现仔猪被压情况应第一时间开展救助。二是有些母猪会出现产仔数多于乳头数量、缺少乳汁、患病不能正常哺乳等状况,此种情况下,需要将多余的仔猪交由其他的母猪代为哺乳和抚养。若母猪产仔数量过少时,应做好寄养、并窝工作。三是体质较为瘦弱的仔猪应单独饲养,加强护理。

附件:

分享到: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