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深化津台农业合作,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经会同滨海新区研究答复如下:
我国台湾地区现代农业发达,农业生产、生态、生活功能高度融合,其先进发展理念和成功经验,对于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您的提案对我市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精准,建议中肯有力,我们将认真学习采纳,推动落实。
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学习借鉴包括我国台湾地区的国内外先进经验,积极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提升农业品牌化水平,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积极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立足天津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坚持龙头带动、产业集群发展方向,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77家,其中:国家级22家。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不断提升食品加工业技术及装备发展水平,天食小站稻收储+基地项目、绝味食品王小卤代工生产线、新翔乐联航空配餐、便利蜂项目相继投产,涌现出蓟州齐泰、宝坻劝宝、静海鑫兴、西青百世耕、滨海赛誉等优秀成长型加工企业。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园区化集聚发展,武清区建设奶牛智慧养殖大数据平台,推动高端乳制品生产基地、奶源基地、配套产业协同联动,实现从“一头牛”到“一杯奶”再到“绿色工厂”全产业链闭环发展。静海区建立炒货行业公共信息发布平台,2023年王口炒货全年销售量达60万吨,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0%以上,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坚果生熟货集散地。蓟州区推动九州大地饲料、虎豹调味品、渔阳酒业等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入园发展,实现农产品加工业“园区化、创新化、品牌化”发展。
二、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印发《天津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23—2027年)》,明确了“两廊两极两区”空间布局和“全域全季跨界”目的地体系建设目标,部署了“建设美乡村、兴办新农家、升级特色园、推出精品线、培育新经济、丰富后备箱、办红乡村节、讲好村故事、优化游环境”9项重点任务,压实了6项保障措施。成立市区两级乡村旅游工作专班。两级专班上下贯通,齐心同力,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机制高效运转。全力推动乡村旅游示范片区等重点工作。在全市谋划12个乡村旅游示范片区和12条精品线路,制定了《打造天津市乡村旅游示范片区 提亮精品线路工作方案》,组织各涉农区分别制定片区规划和方案,包装项目、策划活动,落实相关保障措施,为示范片区打造做好各项筹备工作。协调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商务局、市教委等部门,研究推进美食街区、研学教育基地等工作。搭建乡村旅游发展平台。由市农业农村委、市文化和旅游局牵头,以旅游集团、食品集团、交通集团等为主体,成立天津市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纳资源、育主体、拓市场、引客源为主要职能,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搭建服务支撑平台,强化对乡村民宿产业的孵化培育。以进一步凝聚行业发展力量,促进行业交流和规范管理为目标,发动有实力的经营主体筹备成立天津市乡村旅游协会。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效益显著提升。成功举办了“天津丰收季”“村BA”“村马”“首届天津·汉沽草莓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宁河区贝贝农场、西青区树蛙部落理想村等一批高品质农文旅融合项目相继运营,推荐津南迎新、蓟州孙各庄满族乡等5家单位申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杨柳青镇白滩寺村等4个村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全年乡村旅游接待3077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73.8亿元。
三、着力打造“津农精品”品牌,着力提升农业品牌价值
持续壮大“津农精品”品牌队伍,充分挖掘好企业、好产品,指导各主体对照认定标准补齐短板,“津农精品”品牌总数达到225个。联合津南区政府持续在CCTV—2进行小站稻品牌广告投放;持续在天津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中进行广告投放;通过中国农业品牌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津农精品”公益宣传周活动;组织开展第二届“津农精品”直播联赛活动,微博话题累计阅读量超过4000万人次。拓宽销售渠道,联合市交通运输委邀请5家航空公司与我市10余家“津农精品”品牌企业召开对接会,推动“津农精品”进机场;组织品牌企业参加了“天津市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国品牌日活动”首届“名特优新”产品采购对接暨展销会,以及达沃斯开放日活动,举办了“都市暖心年货大集”“丰收节里赶大集”特色展销活动;开展了6次“津农精品”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活动,与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举办2场品牌农产品展销对接活动,不断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成功举办首届“津农精品”进北京推介活动。邀请60余家采购商、经销商和我市44家品牌企业开展沟通对接,邀请38家中央和地方媒体现场采访报道,累计播发新闻稿50余篇。
四、下一步工作
我们将积极学习借鉴我国台湾地区的先进经验,积极推动津台两地农业交流互鉴活动,欢迎广大台商、台胞来津投资兴业,为津台农业交流合作牵线搭桥、建言献策,助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一)加强津台产业合作,推动农业优化发展。一是强化政策协调、招商引资和工作服务力度,积极吸引和承接台湾食品产业来津发展,支持台湾农产品加工企业申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二是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发展,继续加大粮油、奶制品、肉类、水产品、果蔬、调味品等优势主导产业和中药材、蜂蜜等特色产业引导力度,持续增强产业竞争力。三是持续实施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建设,引导广大企业应用国际标准、打造出口品牌、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促进外向型农业提档升级。
(二)学习借鉴台湾农旅融合发展模式,促进乡村旅游高水平发展。一是全面启动乡村旅游示范片区工作。按照“一年见成效、两年聚产业、三年树品牌、不断出精品”目标要求,全面启动12个乡村旅游示范片区建设;策划片区logo,研究制定示范片区市场化运营方案;通过举办示范片区开工启动仪式,召开金融支持乡村旅游示范片区恳谈会、新闻发布会和产品推介会,开展示范片区互比互学互看活动等,开展宣传造势,确保从“特色突出、配套完善、功能齐备、品牌知名、示范性强”等方面见成效。二是谋划举办好“乐享津郊365”乡村旅游特色活动。围绕“最美风景,津郊乡约”主题,积极对接文旅、体育、商务等部门,会同各涉农区,推出“乐享津郊365”全年乡村旅游特色活动,结合各区田园风光、民俗文化、乡村美食、新型业态等,打造吸引力强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和消费场景,包装“爆款”产品,力争天天有活动、月月都精彩,让“乐享津郊365”唱响京津冀,火遍全年。三是持续做好新产品新业态开发。深入实施《天津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23—2027年)》,推进乡村旅游与“津农精品”互动,围绕“津农精品”推出一批特色农产品、乡间美食、伴手礼等农文旅产品。积极培育“农文旅+”多元经济业态,推动夜间经济、周末经济、研学经济、高端商务经济、庭院经济、“后备箱”经济发展,形成一批旅游示范村、特色园区、主题民宿、露营基地等高品质载体,丰富我市乡村旅游产品业态,打造京津冀地区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四是大力开展宣传推介。着重开展对乡村旅游示范片区的宣传,围绕打造3—5个重点片区,树立示范片区典型模式。围绕“乐享津郊365”重点活动加大宣传,打造天津乡村旅游金字招牌。举办乡村旅游摄影大赛、民宿设计大赛、短视频大赛等活动,以活动促宣传,不断提升社会各界对天津乡村旅游的关注度。利用全国性展会展示天津乡村旅游元素,展示推介乡村旅游新需求、新市场、新业态。五是开展乡村旅游大调研。安排调研团队,围绕“天津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定位”“天津乡村旅游示范片区打造策略”等方面,深入我市各涉农区及国内外发展先进地区开展调研,全面总结、梳理天津乡村旅游资源禀赋、特色亮点、发展模式等,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典型案例,形成调研报告,为开展顶层设计、研究决定重大事项提供依据。
(三)拓宽津台合作途径,增强农业品牌拓展效能。坚持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定位,瞄准中高端消费市场,以“强龙头、补短板、延链条、壮品牌、拓渠道”为总体思路,以“基地示范、龙头带动、科技赋能、品牌提质”为抓手,立足京津冀、辐射全国,走品牌产业化、产业品牌化发展道路,推动具有地域和产业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品牌化、精品化、高端化发展,着力提升我市农业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一是立足资源优势,搞好品牌农业规划。围绕区域优势主导品种和产业,制定品牌农业发展规划。挖掘和整合农业优势资源,大力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加强品牌授权管理和产权保护,规范品牌成员单位的行为,发挥协会在区域品牌建设中的核心作用。二是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做到有标可依,有标必依,围绕打造名牌,组织标准化生产技术和管理措施示范推广,强化全程质量控制。三是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深入挖掘传统农耕文化,丰富品牌内涵,讲好地理标志农产品历史故事,开展专题宣传和推介活动,加强品牌营销,培育一批以大港冬枣、茶淀玫瑰香葡萄、杨家泊对虾等地理标志农产品为核心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支持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开展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农产品品牌的公益性宣传。利用各类展会、农民丰收节、津洽会、赶大集等平台对我市农产品品牌进行宣传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