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京津冀首个水稻田固碳减排示范基地的提案,经会同市国资委研究答复如下:
一、在水稻田固碳减排方面已开展的工作
(一)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循环技术在水稻种植生产中的应用。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委坚持推行绿色低碳循环生产,不断探索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新途径,以宝坻、宁河等水稻种植区为重点,推广水稻超前控蘖、间歇灌溉等农艺节水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稻侧深施肥等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广秸秆腐熟还田、稻渔综合种养等循环种养技术。并依托农业产学研用合作“揭榜挂帅”项目,支持小站稻生产减排固碳示范推广项目2项。通过项目带动,加快了水稻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目前项目示范区抗逆品种覆盖率超过70%、氮肥减量覆盖率90%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100%、统防统治覆盖率100%,重大病虫害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二)探索微藻固碳技术在小站稻种植生产中的应用。一是加大水稻种植碳减排新技术宣传力度。在2023年3月18日召开的第十九届全国种子信息交流与产品交易会—天津小站稻种业论坛上,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作主旨报告,详细介绍了利用微藻生物实现水稻种植碳减排的新技术,与会代表对此项技术表现出浓厚兴趣,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农技专家、稻米经营企业等200余人参加了现场互动,共同探讨农业碳汇交易机制创新有效路径。二是积极开展水稻微藻碳汇技术试验示范工作。2023年,在津南、宝坻、宁河等小站稻主产区建立示范点3个,开展微藻施用效果试验。其中,食品集团积极与天津大学技术团队开展合作,集团所属优质小站稻公司利用该团队生产的有机肥,用于有机水稻生产。农垦小站稻公司使用该团队研发的微藻肥,开展了相关试验,增产效果明显,经监测,在同等条件下,每亩化肥施用量可减少15%。2024年2—3月份,市优农中心、食品集团分别与该团队就建设京津冀首个水稻田固碳减排示范基地进行了座谈,双方围绕基地建设选址、建设内容、研究方向和2024年重点工作进行了充分交流,就部分事项达成初步意见。
(三)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监测与评估工作全面启动。市农业中心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达成合作意向,将于2024年在天津启动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监测与评估工作。旨在明确不同生产方式下的稻田温室气体排放规律,探明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环节,识别最为有效的减排措施,为进一步优化小站稻低碳生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小站稻丰产增效与稻田减排固碳协同。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2024年,我们将结合您的建议,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天津市小站稻产业提升规划(2023—2027年)》《2024年小站稻产业振兴攻坚计划工作安排》明确的具体要求,充分发挥我市小站稻产业基础优势,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加快构建小站稻全产业链支撑体系,不断提升小站稻产业品牌化、精品化发展水平。2024年,我们将克服缺少小站稻品牌专项资金的困难,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和现有资源,持续开展微藻固碳技术试验示范工作,力争京津冀首个水稻田固碳减排示范基地落地实施。
(一)强化顶层设计,用足用好现有扶持政策。一是为有效推动低碳技术赋能小站稻,提升小站稻品质,2024年,我们将“探索研究小站稻减碳模式,完善小站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作为一项重点内容,写入《2024年小站稻产业振兴攻坚计划工作安排》,经市领导审批同意后,已印发各区和市级相关部门,为下好低碳农业“创新先手棋”奠定基础。二是我们还将继续依托农业产学研用合作“揭榜挂帅”机制,支持农业低碳技术在小站稻生产中的应用示范,并于2024年三季度,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项目申报工作。三是充分利用2024年小站稻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做好项目方案编制和项目遴选实施工作,积极支持水稻田固碳减排示范基地建设。
(二)加强技术服务,继续开展微藻固碳技术试验示范工作。加强与天津大学的技术合作,支持市优质小站稻公司继续利用该团队研发的有机肥用于有机水稻生产;支持农垦小站稻公司进一步细化试验设计,充分验证微藻肥在小站稻降本增产方面的潜力,并适时召开现场观摩会,组织全市各区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现场观摩种植效果,提高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对实施该项技术的认知,为后续微藻固碳技术在全市稻区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三)加强沟通协调,推动水稻田固碳减排示范基地落地实施。密切与天津大学技术团队的沟通交流,指导天津食品集团、市优农中心在与该团队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基地建设方案,并对可行性进行评估,力争京津冀首个水稻田固碳减排示范基地落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