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升级浏览器版本到最新版本!
X
当前位置: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对市政协第十四届五次会议第0584号提案的办理答复
来源: 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2-09-05 14:35


                        对市政协第十四届五次会议第0584号提案的办理答复


                   类别:A



                   签发领导:

王宝雨


                   公开属性:是


王红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现代都市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经会同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水务局、市规划资源局、市电力公司、市金融局、市科技局研究答复如下:

一、关于优化空间布局的建议

(一)做好渔业生产。市农业农村委将认真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做好应养尽养,能养尽养。同时,积极开发利用水库、退渔湿地等水域发展大水面生态增养殖。针对您提出的大水面生态增养殖项目,我们已安排了1个调研项目,委托天津市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组织开展宜渔大水面调研工作,为下一步政策制订和资源利用打好基础。在发展海洋渔业方面,我们重点建设了大神堂国家海洋牧场,科学开展增殖放流,推动汉盐海水工厂化养殖科技园建设等项目。2021年,完成稻渔综合种养面积50万亩、水产养殖面积34万亩,增殖放流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等各类海、淡水苗种13.57亿单位。力争到“十四五”末,渔业经济总量达到80亿元,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水产育种高地、繁种基地,不断提升优质水产品的供应能力,不断提升渔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优化空间布局。我市新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正在修编,海洋功能区划作为其中一个专项正在编制中。该规划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目标远景,着力解决和保障人民生活需求,坚持陆海统筹和高质量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按照集约节约、统筹布局的要求,科学谋划海洋的生态、生产和生活功能区。本轮规划初步划定大神堂、中心渔港,汉沽浅海和南港外海洋牧场4个渔业用海区。保证重要渔业设施基地建设用海需要,保护重要水产种质资源及其栖息繁衍生境。优先支持生态高效海水养殖和工厂化集约养殖业,建设海洋牧场,打造休闲特色渔业品牌。此外,将在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中加强与农业相关专项规划对接,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同时建议农业主管部门加强与属地、水务、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对接,在符合水域利用、生态涵养等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水域、滩涂等空间资源发展养殖产业。

二、关于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一)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当前,我国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拉动经济的作用明显增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优质安全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对于促进消费升级,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编规划。2018年我市发布了《天津市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18-2025年)》,此次规划制定目标:到2025年,天津基本建成“全链条、网络化、严标准、可追溯、新模式、高效率”服务京津冀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使农产品冷链物流和医药冷链物流水平都位居全国前列,初步建成中国北方国际冷链物流基地。

具体包含5大方向:

1.全面提升冷链物流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协同化水平。将天津市的大中型冷库、专业冷藏运输、冷链终端销售网点纳入冷链物流储运销监控服务平台。

2.完善冷库及冷链设施规划与布局的结构调整,新建60—80万吨冷库,以满足京津冀区域和雄安新区的新增需求。

3.冷库总容量(不含给域外预留)控制在260—280万吨;专业冷藏车保有量达到7500辆左右,冷藏运输率达到80%;冷链销售终端在超市和便利店实现全覆盖;生鲜农产品和易腐食品综合冷链流通率达到70%。

4.全面推广基于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化的移动式产地预冷库,在果蔬及养殖较集中的区域重点发展。

5.加快推广集约型冷链运营模式,力争在全市建设5—6个以冷库为载体的,集线上交易、线下体验、分拨配送、流通加工、金融支持、垃圾处理等为一体的集约型载体。

二是订标准。京津冀三地商务主管部门、标准化部门共同发布八项冷链物流区域协同标准,在京津冀区域内发布实施。该标准包括:《冷链物流冷库技术规范》、《冷链物流运输车辆设备要求》、《冷链物流温湿度要求与测量方法》、《畜禽肉冷链物流操作规程》、《果蔬冷链物流操作规程》、《水产品冷链物流操作规程》、《低温食品储运温控技术要求》、《低温食品冷链物流履历追溯管理规范》,这八个系列标准是在天津市已实施的地方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河北省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完善的,是国内首部冷链物流储、运、销一体化系列标准,体现了新的理念,具有超前性和可操作性,对促进冷链物流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三是引技术。在冷链物流信息化方面开展试点,引进先进国家、地区技术提升服务功能。推广应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电子订货系统(EOS)、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等先进技术,实现食品订单、装柜、存货控管、运输全程监控,形成冷链物流管控链条。

下一步,市商务局将重点促进农产品加工流通向产业园集聚发展,一是推动冷链设施设备技术提升,推动冷链物流的标准化建设,推动冷库技术提升,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和设施应用。二是推动冷链物流的智能化建设,推广先进信息技术应用,会同市场监管委构建冷链物流追溯体系。三是推动建设一批“统一车型,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的冷链城市配送车辆。

(二)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将支持休闲渔业发展,在利用自然水域环境及人文资源的基础上发展休闲观光渔业。在今年推出的旅游精品线路中,将打造“全景滨海之旅”,就包括北塘红星渔业(出海体验),游客可乘船出海,做一日乘风破浪的海中渔民。

三、关于强化科技支撑的建议

我市自2014年启动种业科技重大专项以来,累计支持近百家企业、高校和院所联合承担69项重大专项项目,在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保护及利用,新品种培育及种质创制、品种的选育及改良,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支持种业科技型企业实现产业化等四个方面,围绕我市水产等动植物优势种业开展了育种技术研究,突破了一批共性关键技术,成效显著。

围绕淡水鱼、海水鱼、海水贝类、观赏鱼、南美白对虾、中华绒螯蟹等主要养殖品种,建成国家级原良种场2家、市级良种场17个,拥有国家认定的津新鲤、黄金鲫等新品种11个,全市年苗种繁育量达到200亿单位以上,苗种销售全国20多个省市,渔业种业的市场竞争力居于全国前列。支持天津农学院、天津市水产研究所、天津师范大学(生命学院)、天津换新国家级水产良种场、天津海升水养殖有限公司、天津海发海珍品养殖实业公司、天津立达海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天津兴盛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天津晨辉集团公司、天津海友佳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鸿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天津天祥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等开展水产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科技创新。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按照中办国办文件要求以及市委市政府部署,以种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带动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以天津市具有地方特色养殖种类为重点培育对象,支持种质创新及新品种培育、苗种繁育创新。

四、关于加强政策支持的建议

(一)用地政策。市规划资源局将支持渔业产品初加工为主的工业项目用地。对我市确定的优先发展产业且用地集约的工业项目,以农、林、牧、渔业产品初加工为主的工业项目,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支持物流业发展用地,经依法批准后,鼓励闲置划拨土地上的工业厂房、仓库等用于流通、服务、旅游、文化创意等行业发展,在5年内可继续以划拨方式使用土地,暂不变更土地使用性质,5年到期或涉及转让的,可按新用途、新权利类型以协议方式办理用地手续。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对提高自有工业用地或仓储用地利用率、容积率并用于仓储、分拨转运等物流设施建设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鼓励利用旧厂房、闲置仓库等建设符合规划的流通设施,涉及原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或租赁的,经批准可采取协议方式供应。

(二)用水政策。市水务局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思路,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在大力推进深层地下水压采的同时,统筹全市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生态环境退水等各类水源,明确各区农业可供水量及水源,指导各区规范农业用水管理,合理安排渔业等农业生产用水。同时,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且不影响河道行洪排水的条件下,我局将积极配合各区及有关单位开展渔业设施建设,做好相关审批服务。

(三)用电政策。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作为电力价格的执行部门,将严格按照我市价格主管部门相关政策准确执行电价,为推进现代都市型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供电服务。

(四)金融保险政策。市金融局等部门综合施策积极鼓励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乡村振兴投入。一是推动银行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完善信贷管理制度、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为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提供贷款服务,缩短审批时间,有效满足涉农信贷需求。推进法人银行落实央行再贷款再贴现政策。二是积极争取金融总部机构支持,先后促成太平保险集团、中再保险集团与我市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并将服务乡村振兴作为重要合作内容;2022年1月7日,市人民政府与建设银行签署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十四五”期间,建设银行将累计为我市涉农领域提供不少于500亿元融资支持,双方将强化政银合作,推动乡村振兴综合服务智慧平台服务点实现村级全覆盖,从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普惠金融等方面提高服务乡村水平。三是强化金融产品创新。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升“三农”金融服务质量,加强乡村振兴金融支持,我局组织梳理汇总全市金融机构支持乡村振兴的金融产品,编印《乡村振兴金融产品手册》,共收录了30家银行的94个涉农信贷产品和7家保险公司的24个涉农险种,例如:国开行的乡村振兴类贷款;农发行的涉农产业流动资金贷款,可解决借款人在农、林、牧、渔等领域生产、加工、流通全产业链生产经营和农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流动资金需求,同时组织各涉农区进行宣传,使广大农村市场主体更直观、更高效地了解金融产品介绍、产品特点、适用客户、申请条件、典型案例等,供各涉农区开展宣传对接,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有效性、精准性和覆盖面,发挥金融在我市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保障作用。

下一步,市金融局将继续配合市农业农村委行业等部门做好推进现代都市型渔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会同相关职能部门、金融机构用好用足国家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全方位加大金融支持“三农”发展力度,努力在提升金融服务精准性和有效性上下功夫,为“三农”领域特别是渔业发展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五)财政政策。市财政局高度重视现代都市型渔业发展,2021年通过争取中央财政渔业发展补助、成品油价格调整对渔业补助、渔业增殖放流等转移支付,以及安排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政府债券等措施,安排资金2.2亿元,支持落实13万亩池塘改造补贴,启动8100亩集中连片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全面提升渔业生产基础能力;支持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达到10万亩,引导农民稻渔综合种养50万亩,亩均增收300元以上,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粮渔共赢、生态高效”;成功争取滨海新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补助,落实340艘近海渔船和15艘远洋渔船渔业资源养护奖补,支持5座渔港基础设施及68座航标维修养护,开展渔业增殖放流和海洋牧场维护,实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系统调查和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有效促进我市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

2022年,市财政全面贯彻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安排预算1.5亿元,持续支持高标准池塘改造和养殖尾水处理,将稻鱼综合种养推广纳入“民心工程”,持续推进滨海新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落实近海渔船和远洋渔船渔业资源养护奖补等扶持政策,助力我市“十四五”渔业发展提质增效。


                                                                  2022年5月19日



工作人员:

于金海

联系电话:

28355175


附件:

分享到: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