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升级浏览器版本到最新版本!
X
彩票公益金助力津城革命老区焕发新活力
来源: 指导推动处 发布时间: 2024-05-28 10:47

202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天津视察指导工作时强调“天津要深入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历史文化遗产和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深刻内涵的文化品牌,进一步彰显天津的现代化新风貌”。天津是一片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热土,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早建立党的地方组织的地区之一。位于天津市近郊的北辰区双口镇,1946年3月份曾为天津县民主政府和中共天津县委驻地,先后涌现出革命先驱安幸生、天津首批农村党支部书记孙振武等一批革命前辈。安幸生烈士故居于1997年被列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1年被列为天津市第一批革命文物。2020年中河头村被中央组织部确定为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被天津市文旅局确定为市级首批红色旅游景区。

2022年,天津市北辰区双口镇“红色河头,绿色双口”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获得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依托红色基因、红色传统、红色资源这一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宝贵思想和文化财富,以传承发扬第一位天津籍中共党员安幸生“深入群众、发动群众、扎根群众”的优良传统为统领,大力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红色研学、绿色农业、特种养殖、生态旅游、乡愁体验等产业,将城郊的“红”与农业的“绿”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天津特色的大都市近郊“红绿”融合发展之路,带领老区人民宜居宜业、致富增收,获得更多幸福感和满足感。

一、主要做法

(一)做强红色资源,夯实“红绿”融合之基

坚持红色打底,深挖安幸生作为中共天津地方组织创始人之一、天津工运领袖开展工人运动的英雄事迹,为“红绿”融合、产业升级、项目发展、干部担当、农民增收提供全面精神支撑和价值引领。一是挖掘精神内核。组建由天津党史专家霍贵兴、罗澍伟,安幸生烈士外孙王亚平,村内老党员安同树等220人的红色文化研究会,通过采访烈士遗孀董恂如、查阅历史资料等方式,形成30万字的研究成果《红色文化研究会课题研究资料汇编》,创编专门刊物《紫微星》,构筑起引领发展的精神内核。二是完善红色基地。通过提升改造安幸生烈士故居、复原天津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旧址、建成红色文化产业园、打造红色村庄等8个项目,形成“串珠成链、横向融通”的全域红色文化景区和全龄红色教育体系。并依托大都市近郊的区位优势,与中央、市、区三级党校合作联动,导入中央党校优质高端教学资源,建立南梁干部学院省外教学点,累计接待5万人次前来接受红色洗礼。三是打造红色品牌。以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为主线,组建“红小宣”“红跃河头”“红色青年”三支宣讲队伍,打造“红声耀河头”红色文化品牌。创新开展《破茧新生·幸生于今》沉浸式剧场秀、“红色领航”培训等特色活动。加强“互联网+红色文化”建设,开设“不一样的中河头”抖音号,分享奋斗故事,浏览量达50余万。四是加强“红绿”互通。在挖掘城郊的“红”基础上融入大都市农业的“绿”,通过打造“双碳”科普馆、污水处理科普基地等“绿色”阵地,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千万工程”先进经验加入教育培训体系中,实现“红绿”互补互通,形成以红为魂、以绿为本的发展理论体系。

(二)紧抓顶层设计,塑造“红绿”融合之形

对项目区位优势、资源基础、风土民情等进行梳理分析,从规划布局、价值取向、产业培育、实践路径等方面入手,促进绿色发展与治理效能更好融合。一是规划先行促进功能融合。充分考虑地域实际和资源分布,广泛听取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和专家学者意见,在发扬民主、广纳民意、群策群力基础上,最终形成总体规划方案。聘请专业团队编制《天津市北辰区“红色河头、绿色双口”乡村振兴项目实施方案》,对19个子项目进行量化细化,项目间不仅整体串联,而且做到红中有绿,绿中有红,全面升级。二是“革”绿出新促进产业融合。秉承红色教育和生态体验相融合的理念,不断转变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出台《“红色河头、绿色双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实施意见》,把牢市场准入规则,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做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进一步打破城乡规划的行政藩篱,经过积极争取,为中河头村红色文化产业园和后堡水族交易市场办理乡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用地使用证,成为天津首例“两证合一”的样板。三是发展为要促进价值融合。联合“五大振兴”专项组,共同成立“红色河头、绿色双口”五大振兴耦合组,打破区域界限、产业壁垒,构建起协商合作长效机制。发挥中央彩票公益金的撬动作用,吸引8210万各级财政和社会资本投入。发挥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用足用好政策、资金、项目、产业、民生、人才等各项帮扶机制,发展动力日益强劲。

(三)完善产业链条,壮大“红绿”发展动能

围绕各片区优势资源,优先进行“延链”“补链”“拓链”“强链”,在做强“自身”基础上,突出红为绿搭台、绿为红赋值,深化“红绿”产业融合,增添集体经济新动能。一是延伸产业链,种出“富裕花”。立足镇域内2万亩森林资源的优势,规划好“林下经济”工程,重点探索打造“林药模式”“林菌模式”“林牧模式”和“林旅模式”,前堡村种植铜陵牡丹,中河头村引进多肉品种、培育蚂蚱大棚,充分利用镇域内2万亩森林资源,积极引进适合林下的项目落地。二是壮大优势群,培育新基地。以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为抓手,依托后堡村观赏鱼养殖基地,实行“线上直播+前店后场”模式,建成华北地区最大的水族交易市场。郝堡村梨园示范基地结合本地果蔬及特色农产品储藏需要,建设专用冷库,提高农产品收益。宝玉特种养殖示范基地打造非洲鸵鸟特色养殖品牌。同时,引进火龙果种植基地、高端果蔬种植基地、梨园示范基地、林下采摘示范基地等项目,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三是厚植红色情,打造新品牌。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红色教育、红色实践等业态经营,在红色培训、中小学实训、乡村旅游等项目中吸引一批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引入社会资本打造“非遗小院”,设计特色红色文创产品,鼓励村民抢抓机遇,形成忆苦思甜饭、红色盆景、红色剪纸等“微项目”。围绕优美的田园自然风光、完善的乡村基础建设及生活配套设施,对村庄进行深度开发改造,打造“红绿”体验融合、学吃住玩购为一体的综合服务项目,构建天津近郊“1小时生活消费圈”。

(四)积极联农带农,开辟“红绿”共富之路

立足津郊大都市区位特点,充分发挥优势企业的联动带动作用,构建起“联得紧、带得稳、收益久”的联农带农机制。一是发挥好优势企业的带动作用。成立天津市辰裕农业农村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项目实施主体,负责项目立项、建设和运营管理,实现区属国有平台规范运作,对接千万元以上项目6个。吸引永定河流域公司、天津食品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建成农文旅融合项目,优先吸纳周边农民就业,逐步形成项目就业有薪金、流转土地有租金、参与投资有股金的“三金”收入模式。二是探索“党建+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新型模式。依托红色资源,与南开大学、天津食品集团、红光农场、天津建投等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公司+农户”,建成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强村富民公司3家,建成合作社10个、农业大户32个。初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行业指导、合作社为行业引领、农业大户为基础支撑、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联合协作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红光农场与村内合作社、种植大户制定种植计划、推进产品升级,实现专业化运营、产业化支撑、项目化托底,对村民瓜果梨桃等农产品均以不低于市场保护价进行统一购销,村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三是赓续红色血脉,培育高素质农民。采取大槐树下讲党课、田间地头作指导等方式,广泛开展为村民讲党课、为农户搞培训、为青少年讲科普等,持续赓续老区群众不等不靠、拼搏进取的红色血脉。在后堡村闲置地块,看到村里打造线下交易市场和直播基地,村民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主动搬迁腾地,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2023年,老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240元,比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14%。

二、经验启示

(一)深挖红色根基,老资源焕发新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在这方面,红色老区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推动“红绿”融合发展过程中,将总结凝练安幸生等本土革命烈士精神内核为重中之重,以用红色精神激发党员群众内生动力为目标,出台一系列支持示范区乡村振兴的政策举措和帮扶机制,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示范区挂职、任职,在创造更多致富机会的同时,团结引领群众发挥主体作用,营造想干、愿干、真干、能干、会干的浓厚氛围。

(二)立足区位优势,近郊区融入大城市

随着中心城区不断拓展和经济持续发展,城镇化、工业化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趋势愈发明显。在“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融合”的关键阶段,正确处理好“城”与“乡”的关系,科学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充分激活乡村振兴的产业价值、文化价值和民生价值,在天津城郊结合地区建成“小五堡”田园综合体、柳青庄园等文旅项目,将革命老区打造成津郊市民的游乐园和度假村。

(三)推动绿色崛起,小农业撬动大产业

天津特别是近郊区农业体量偏小,在产业向高端、城郊向都市转型的发展道路上,坚持做精做优现代都市型农业为重点,借力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空间优势,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成隆平高科良种研发中心,做强雅迪伟业等大型产业项目,盘活良田资源和种业优势,多渠道延伸农产品供给链条,培育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有效实现了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农村宜居宜业的发展格局。


附件:

分享到: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