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升级浏览器版本到最新版本!
X
农机社会化服务或将打开“黄金期窗口”
来源: 中国农机化 发布时间: 2019-05-28 09:16

  “农机社会化服务”常常是文件里说的大概念,有时也表述为“农机服务主体”或“农机服务组织”,这都很“官方化”。如果从抽象中落地,其实说的就是农机合作社,最初由农机专业户组织起来,主要满足自家作业需求,偶尔提供一些代耕代收服务。不过,农机合作社的出现,确是中国农机化的创举。

  或许“农机社会化服务”早就有之,但其发展却得益于农机合作社的推动。农机合作社的产生,解决了农机化的专业化问题,取代了一家一户购买农机的生产模式,让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有了载体。在农机合作社发展中,先是逐步与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业企业等建立起机具共享的生产联合体;再借“互联网+农机作业”的创新,逐步演变为提供专业化耕作技术和全程技术服务的专业机构,后来有了个新词,叫“综合农事服务中心”。

  从农机合作社到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不是名称的“洋气”,而是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一次提档升级,更重要的是推动解决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大问题,让农机社会化服务有了落地感,从而获得国家认可和政策支持。

  而且,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未来发展,也是一个提档升级的过程,否则必然遭遇瓶颈。道理很简单,因为有需求,且需求不断向高质量发展,不升级都难。正如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副巡视员王家忠的总结:“在当前农业生产对‘机器换人’、机械化服务需求越来越迫切的形势下,加快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央有明确要求、农民有旺盛需求、装备能力有扎实基础、服务模式有成功探索、政策支持有新加强,今后将是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实际也确实如此。据农业农村部2017年的数据,全国农机专业户超500万个,作业服务组织18.7万个,农机合作社7万个,农机服务业年产值超5000亿元,农机合作社以不到1/3的农机拥有量完成全国60%的作业量。目前,在全国已初步建成了以农机作业服务为主,以技术推广、技能培训、机具维修、配件供应、信息服务等为支撑,功能较为完善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如上,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需要在不断提档升级中来完成。那么,如何实现提档升级呢?农业农村部已有部署,为了满足农业生产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高质量的农机服务需求,要培育发展各类农机服务新主体、新模式和新业态,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向农业生产全过程、全产业链延伸。

  第一,建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模式。在粮棉油糖主产区,选择村集体组织动员能力较强、社会化服务需求较集中的区域,依托有实力的农机作业服务主体升级而建,目标是为农户提供全程机械作业、农资统购、培训咨询等“一站式”服务。

  第二,推行“互联网+农机服务”模式。加快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在农机社会化服务中的有效应用,鼓励开发农机类APP,建设农机服务调度管理信息平台,促进作业农机有序流动和提供快捷便利服务。

  第三,加强制度规范和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着重培养既精通农机驾驶、维修技术,又懂农业、农艺栽培技术的新型实用农机人才。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农机推广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创办领办新型农机服务组织,造就引领农机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的生力军。

  第四,发展金融解决方案解决融资难问题。推动大型农机具产权抵押贷款和生产服务订单融资,鼓励农机产销企业、金融企业单独或合作开展农机金融租赁业务,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获得的农业机械,按规定也可享受购置补贴。

  由此可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由于具有装备精良的优势,能够提供“一站式”成套服务,经营领域将从耕种收等作业服务环节,进一步向专业化植保、秸秆处理、产地烘干等农业生产全过程拓展。本质上,是农业生产方式的一场变革,它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主体部分,未来或将打开“黄金期窗口”。

附件:

分享到: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