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市宁河区红瑶红薯因品质优异、市场畅销,种植面积快速扩增。随着规模扩大,人工成本过高、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成为制约其产业发展的痛点。为破解上述难题,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以红薯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需求为导向,推出“合作社提需求、专家上门、技术落地”模式,精准服务我市红薯特色生产。
近日,市农业中心技术人员联合宁河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赴宁河区辅农农机合作社上门服务。通过现场调研,合作社针对红薯种植环节提出五个方面的需求:精细耕整地、起垄、铺膜铺滴灌管、施底肥、定植移栽。经现场研究,技术人员推荐了一体化复式作业模式,该技术模式基于北斗导航可一次性完成起垄、铺膜、布管、施肥,可实现节水节肥30%以上、垄高垄宽误差小于3%、红薯畸形率降低8%以上。随后,技术人员还沟通了深旋作业精细耕整地模式和机械化高效移栽漏苗率相关技术问题。
下一步,市农业中心将建立“技术需求清单”,陆续在施药、杀秧、收获、初加工等环节按作业季精准服务,开展“田间课堂”培训农机手,用好“良机”,实现全程技术护航,让红薯种植从“汗水农业”转向“智慧农业”,为京津冀特色农产品规模化发展探索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