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润乡村,田野沐新风
“再也不用撑面子大摆酒席了,现在无论是办喜事还是办丧事,只要跟村里说一声,就可以按照村里的标准办,既省心又省钱。”近日,北辰区刘快庄村的村民老于谈到移风易俗打开了话匣子。
过去几年,高价彩礼、豪华丧葬在我市农村地区蔓延,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巨大的家庭负担,也扭曲了人们的价值观。推进移风易俗,成为农村社会最关心的话题。
针对这些不良风气,市农村中心坚持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以典型培育、移风易俗宣传、乡村文化活动举办、农耕文化传承等工作为抓手,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文明新风吹遍津沽沃野。
移风易俗破陋习
为有效遏制陈规陋习,市农村中心帮助村里成立红白理事会,完善村规民约,合理约定红白事操办规模,让办喜事、办丧事有了新标准,切实减轻了村民负担。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通过开展专题培训,发放宣传资料,引导村民摒弃大操大办、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俗。如今,新风尚已经在农村生根发芽,村里的“人情债”轻了,“人情味”更浓了。
崇德向善树新风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开展乡风文明进万家“五个一”活动,指导村里完善一套村规民约,开展一次主题活动,建立一支志愿服务队,成立一个红白理事会,打造一个活动品牌,近年来培育乡风文明典型示范村42个。丰富乡风文明建设载体,打造窦燕山文化展馆、南任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下郭庄党群服务中心、周各庄道德大讲堂等乡村服务品牌,推动津南区小站镇操场河村、蓟州区西龙虎峪镇蔡老庄村建设文化墙,帮助村里建设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将无形的乡风文明塑造成有“骨”有“魂”的精神文明实践实体。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作用,开展家风家训上墙行动,制作张贴家风家训标牌,起到了倡文明树新风的积极作用。
文体活动惠万民
“没想到作为一名农村舞蹈爱好者,还有机会代表天津市到全国比赛!咱们农民也能从田间地头走上大舞台!”天津市第三届农民广场舞大赛冠军队宝坻区舞动宝坻艺术团的领队张凤桐激动地说。
近年来,市农村中心坚持农民唱主角,创新打造农民体育赛事品牌活动,创办“和美乡村舞起来”农民广场舞大赛,目前已连续举办四届,创新开展村歌创作展演展示活动,举办村BA、村马、村跑、京津冀农民冰雪趣味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激发农民参与自觉和行动自觉,让农民既当“观众”,也当“演员”。在群众性赛事活动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享受文体活动的乐趣,几乎每个村都成立了广场舞队伍,越来越多的村办起了“村晚”,篮球比赛覆盖了全市所有涉农区,实现处处有场所、村村有活动、天天有欢声。
天津市第一届农民广场舞大赛
农耕文化永传承
把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作为塑造乡村特色文化符号的重要内容,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推动建设春光家庭农场农耕文化长廊,把耧、犁、牛车、石碾等传统农耕农具摆上展台,向人们展示以往的乡村生产轨迹。联创共建了天津太平葫芦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区级),展示葫芦种植、葫芦产品制作,组织开展青少年到基地进行农耕文化体验实践活动,体验非遗传承,开展研学,推动农耕文化与自然科学进乡村、进园区。持续举办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天津崔庄古冬枣园文化节,推动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