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小站村位于八里台镇东南,东邻四丈河,南邻马厂减河,津港公路旁,交通便利,是天津市首批启动的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村之一。通过开展乡风文明进万家活动,西小站村乡风文明积极导向逐步形成,村民文明素养不断提升,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不断增长,村级社会治理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以党建引领为中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1.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西小站村党总支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村民委员会修正村规民约,并积极引导村民践行村规民约。村规民约规定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团结友爱邻里关系、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每家每户自发地将家风家训做成展示牌,张贴在家门口,向他人展示家风家训的同时,也成为了对表行为规范的明镜。
2.抓牢抓实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充分发扬志愿服务精神。西小站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核心,开展一系列以提高乡风文明建设为目的的项目活动。积极落实“4+N”志愿服务模式,全面搭起为民服务平台。其中,西小站村巾帼志愿者团队定期组织帮助困难群体理发、公益演出、卫生清整等志愿活动,很快成为了村内志愿团队的表率,同时也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巾帼文明岗。创新开展“行为银行”积分制管理模式,通过把善事善举积分化的形式,极大激发了村民参加志愿活动的热情,营造了良好的邻里互帮互助氛围。门前三包制度深入人心,村庄道路整洁如新,“行为银行”的成功使西小站村文明乡风建设迈上了新的高度。
3.创新群团工作,构建和谐文明乡村。在党组织带领下,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积极发挥作用。村妇联联合村矛盾调解委员会成立了亲情关护室,以此更好地保障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合法权益,纾解婚姻家庭矛盾。共青团每年7月份组织中考、高考经验分享座谈会,邀请刚参加完中考和高考的优秀毕业生分享自己备考经验、考试心态以及志愿填报等;每年暑假,邀请村内大学生为中小学生免费授课,补习校园知识,并组织开展书法课、素描课等兴趣培养课程,丰富暑期生活。在共青团和妇联的积极推动下,西小站村已形成了“矛盾化解有途径,青年成长传帮带”的良好局面。
二、以发展文化旅游为中心,传统文明观念深入人心
西小站村深挖送军粮和西光剧团的光荣历史,发展红色旅游,打造了“重塑军民情·我要送军粮”红色教育研学基地。旅游节点包括状元湖、西光剧社、军粮路、村史风物馆和天津博物馆数字移动分馆、大漆葫芦坊、特色民宿等。2021年4月红色教育研学基地面向全市游客开放运营,最高日接待游客量达到800人次。厚重的红色历史文化同样也激励着本村百姓不断改革创新。房前屋后成为了旅游景点,家乡荣誉感转化为行动,勤奋、朴实的村民们不仅更加自觉地维护村域环境,还借助红色旅游的发展,壮大民宿、乡宴、非遗作品制作、农产品加工销售等产业。目前,西小站村已有5家民宿投入运营,节假日乡宴一席难求;大漆葫芦、掐丝珐琅等非遗工艺品供不应求;“三河围”品牌小站稻小有名气。
三、以低碳先行示范村建设为中心,绿色生态理念深入人心
2022年3月,西小站村明确“一七八一”低碳先行示范村创建计划,即始终如一坚持党建引领,“七个一”社会化行动方案,八个低碳设施建设项目,一个低碳先行示范村总控平台。目前,低碳先行示范村建设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中。成立了低碳志愿者团队,组织低碳宣传活动,分发了低碳行动指南,宣传效果十分显著。时常看到树下乘凉的大爷大娘们也讨论着怎么减少碳排放,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在村党总支的引导下,村民们自发地开垦房前屋后的荒地进行种植,一排排小葱、辣椒、萝卜等蔬菜组成的精美菜畦也成为了西小站村独特的一景。废物利用也成为了村里的新潮流,用废旧铁板、轮胎焊接成的“坦克”“大炮”不仅为军粮路增添了历史厚重感,更是把低碳思维融入到了文旅产业之中。
下一步,西小站村继续围绕开展乡风文明进万家活动,充分发挥村党总支战斗堡垒作用,深入贯彻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移风易俗宣传,以塑造“文明乡魂”,逐步实现绿色筑梦,传承优秀文明,让乡风文明建设走深走实,文明新风深入人心。